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篇1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就让我给你们讲述一下吧!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别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习俗,就是洗“香水澡”用艾草、莆草、桃树枝、梨树枝、苹果树枝等洗干净后,放入大锅中煮,然后兑水洗澡,据说这样可防虫咬、僻邪。
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要用雄黄在儿童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对端午节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吧?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篇2
每年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关于端午节吃粽子我还知道一个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弟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棕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篇3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中的一个,还称重午节、端午节。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为受人爱戴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因故投江自尽,于是老百姓自发地划着龙船去捞救他,还向江中抛撒粽子。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去咬屈原的遗体。后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要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为伟大的爱国诗人。
每当这一天来临的时侯,人们总是要把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个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我想是想让孩子们长命百岁吧!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怪不得一到端午节,奶奶就去菜市场买许多艾草和蒜泥,在中午12:00时放在太阳底下晒,说艾草、蒜泥能消毒,还在家中用艾草煮。我想:端午节的风俗可真多呀!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篇4
一年一度的佳节就要到来了,细想起来,上个在家过的端午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前两天同学带来的粽子尝了一个,浙江这一带的人们喜好肉粽,有点咸,吃起来还是有些不习惯,不知不觉中就会想起家乡的端午节。
在我还是很少的时候,端午节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乐趣,不单单是因为可以吃美味的粽子。记得每天放学回来后,我们一群小伙伴都会跑到竹园里去剥包在竹上的竹页,或是捡脱落在地上的。然后成捆的拿回家,在阳光下曝晒。在竹园里,也时常会看到鸟窝,碰到蜂窝,当然我们不会安心的放任他们不管的,掏到的小鸟可以养,蜂窝就难对付了,在对战中时常会受到不同的伤害,还好蜂子的毒性不强,也就单单会肿上几天,这些印记也是我们有调皮捣蛋的一个证明吧。
端午前一天下午,大人们会把我们捡来的竹页泡在水里,会先煮上一会又来消毒。再把泡好的酒米(糯米)拿出来,傍晚的时候就会动手抱起来,这时小伙伴肯定都在家里动手包呢,应该有“玩”更加的恰当,整个过程中,我们能包的也就两三个,大多时间都是负责捣蛋的。当我们吃过晚饭谁去后,家长们就开始生火了,大火要煮上很久的.。慢慢长夜也就在我一眨眼中就过去了。清早放学后,掀开锅盖,在里面寻找着自己的小作品,拿上来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像我们一样调皮的酒米都探出了头,果然是出自我的手笔。当然早餐就是慢慢的一锅粽子,还有许多煮的鸡蛋,为什么会有鸡蛋,这个我就不清楚了。黏黏的竹页也会被用来恶搞一下,会把它丢给院中的小鸡,黏在它们身上或者爪子上。
中午会有很多好吃的,也是慢慢的一桌。有些地方会在家门口插上艾叶,家长也会做香包,每个孩子分上一个。我们村就没有这个,但丝毫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有好吃的,有好多伙伴可以一起玩耍。
现在端午,还是那么热闹,临泉也开始举办端午龙舟赛了。可惜这个端午回不去了。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篇5
1、艾草青,粽米香,快乐祝福冠群芳。端午快乐!
2、端午节,祝福忙,美好祝愿带给你健康。祝你端午节平安快乐!
3、五月,是端午。吃粽子,看龙舟。齐欢聚,贺佳节。祝你节日快乐!
4、酒醒已到端午前,赶制短信把亲念;轻歌慢舞祝福你,开心快乐到永远。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粽”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节,要吃“粽”,祝你“粽”横四海,“粽”是走运!端午节快乐!
6、阳光微热,欣逢端午,平心静气,岁月安度,思念淡淡流露,祝福翩翩光顾,愿你踏上成功的路,把幸福追逐!
7、祝福不赶早也不赶晚,就赶在端午这一天。端午的粽子甜又甜,祝你幸福生活永绵绵,身体健康好运连!端午快乐!
8、艾叶又飘香,千里情谊长。粽子裹祝愿,送君来品尝。礼轻情意重,相思情断肠。短信传祝福,愿君永无恙。祝端午快乐!
9、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端午节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10、端午将至,愿佛前的缕缕香烟伴随幽幽的梵音,给你送去无限的祝福与祈愿:吉祥、平安、顺意、安康!佛光普照、端午节安康!
11、笼香香的粽子,一缕澹澹的清香,一心深情的祝福,一年真情的想念,一生真心的朋友。端午节到了,祝你节日快乐,全家安康!
12、端午佳节祝:携带秋日的私语,忘记冬日的忧愁,带着春天的气息,迎着夏天的爽快,带来最诚挚美好的祝愿,望端午节快乐永远!
13、祝福:一颗心牵挂着你,一份爱祝福着你,一份真感情在等待着你的回应。我想你会在天涯海角我爱你会在昭昭暮暮,祝端午节快乐!
14、五月初五,端午节到,粽子飘香,祝福久长,带去问候,真情相守,祝你安康,好运多多,家庭幸福,美好无数,工作顺利,吉祥如意。
15、愿是风!快乐是帆!祝福是船!心愿的风吹着快乐的帆载满祝福的船,飘向幸福的你,轻轻地对你说: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端午节痛快!
16、端午节到了,我送你一座后花园,园子里栽的是聪明树,流的是忘忧泉,开的是安闲花,搭的是幸运桥,祝愿好运好心情,端午节快乐!
17、送您一条五色丝线,愿您把幸福牢牢缠住。送您一株吉祥艾草,愿您把好运紧紧锁住。送您一个美味鲜粽,祝您万事如意,端午节快乐!
18、偶然的'繁忙,不代表遗忘;夏日的到来,愿你心情愉快,曾落下的问候,这一刻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凝结这条短信,祝端午节安康。
19、端午佳节,吃一口粽子尝天下幸福,赛一次龙舟悟千帆过尽,艾叶的芬芳让你爱如蜜糖,香囊的花香送你幸福万年长,朋友,端午节快乐!
20、天多高,海多深,钢多硬,风多大,尺多长,河多宽,酒多烈,冰多冷,火多热……我只想告诉你,这些都不关你的事!祝福您端午节安康!
21、花儿娇,酒儿醇,酒不醉人人自醉;水儿清,蜜儿浓,蜜不甜人人自甜;节儿乐,粽儿香,粽不迷人人自迷。6.20,是端午,节不乐人人自乐!
22、淡淡烟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楼,淡淡鱼儿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绣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给朋友,祝端午节欢快!
23、美好的生活像赛龙舟一样需要努力加油,快乐的心情像粽子一样需要炽热的蒸烤,端午节就在眼前,祝愿好朋友健康快乐,每一天都美满幸福!
24、一个粽子一颗心,祝您事事都称心,一个粽子一份情,祝您天天好心情,端午节里寄心愿,合家欢乐福满堂,手机短信传祝福,祝你端午节快乐!
25、端午节到了,短短的一条信息,带去我的一份最真的祝福,一份深情,一份情谊,一份如意,一份温馨,一份守望,一份牵挂,一份安康都给你。
26、说了又不听,听了又不懂,不懂又不问,问了又不做,做了又做错,错了又不认,认了又不改,改了又不服,不服又不说,说,说,端午节安康!
27、如果一朵花代表一个祝福,送给你整个春天!如果一朵白云代表一份幸运,此时送给你整个天空!愿我能把世上最好的祝福带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28、轻轻的微风,轻轻的舟,轻轻的祝福在心头;轻轻的粽叶,轻轻的走,轻轻的问候心底留;轻轻的关怀送好友,愿您幸福久又久。预祝端午节安康!
29、空静水阔,龙船竞渡,吊慰千年悲风;彩旗飞扬,白浪弥江,欢声万里长风。端午节,龙船渡,短信息,已发出,且为朋友寄千福,平安"粽"守候。
30、送你一个粽子,代表对你一生的思念;送你一瓶雄黄酒,代表对你一世的祝福;端午节到了,礼物虽轻,是我一生一世的祝愿,祝爸爸你端午节快乐!
31、送给您一阵轻风,带着我的问候;送给您一缕月光,映着我的影像;送给你一片白云,浸透我的温暖;送给你一条微信,连接你我友谊,祝端午节快乐。
32、粽子香,愿常常锻练身体健康;粽子咸,愿糊口幸福常有余钱;粽子甜,愿工作顺利忙中有闲;粽子黏,愿朋友四海时时挂念!祝端午节快乐,合家幸福!
33、枚粽子一颗心,两粒红枣红前程,三片粽叶轮好运,四根丝线情缠紧,五面棱角定分明,六六大吉溜溜顺,七星高照祥瑞绕,八方来财福满门。端午节安康!
34、端午已至,奉上粽子。配料: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用幽默捆扎,由手机投递。保值期:蒲月初五前。保留法:请按存储键。端午节快乐。
35、端午节想你是最快乐的事;见你是最开心的事;爱你是我永远要做的事;把你放在心上是我一直在做的事;不外,骗你是刚刚发生的事。祝端午节快乐幸福。
36、香香的粽子是思念,青青的粽叶表惦念,粘粘的糯米是挂念,红红的大枣表想念,端午节到了,兄弟姐妹你还好吗,愿你一切如意,万事顺利,端午节快乐。
37、上帝送我一只粽子,沾满了喜气、财气、命运运限,我舍不得吃,把它送给你,但愿你事业顺利,糊口如意,爱情甜美。端午节吃下去,会带给你一生的幸福!
38、五月五,端午节,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一段历史文化的延续。在这特殊的节日里,吃着碧绿散发着清香的粽子。发条短信寄托我对你的思念。祝端午节安康!
39、我送你一棵忘忧草,再为你逮只幸福鸟,当幸福鸟含着忘忧草向你飞来时,请把你的心整理好,那是我对你最好的祈祷:希望你快乐到老!祝爸妈端午节好运!
40、端午节工作指导方针:以友谊为基础,以手机为平台,以短信为手段,以祝福为目标,以您为工作对象,以您的笑容为考核标准,工作完成以后一起吃粽子宴。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篇6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篇7
为丰富中洲阳光社区文化,增进邻里间的交流,在端午节前夕,中洲阳光客服中心组织了“包粽子·送祝福”的活动,让各位业主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迎接端午佳节。
活动前夕,中洲阳光客服中心全体员工精心策划本次活动,提前发布活动信息诚邀所有业主,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活动当天,中洲阳光客服中心工作人员用心布置活动现场,把提前准备好的糯米、粽叶、绿豆、花生、棉线等食材整齐地摆上桌,迎接业主们的到来。
随着业主朋友们陆续到达活动现场,包粽子的活动开始了,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在端午社区活动的`欢乐气氛中,包粽子比赛将活动气氛推到了顶峰。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把温情传递给业主,受到了广大业主的欢迎和赞誉,最终比赛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客服中心工作人员为获奖业主朋友们颁发奖品,大家享受了一段轻松惬意的初夏时光。
感谢广大业主朋友们的积极参与,烟草物业仍将延续以往传统,为广大业主送上饱含我们祝福的粽子,让粽香弥漫园区,让真情溢满心田。
中洲阳光客服中心全体员工恭祝全体业主阖家欢乐,端午快乐。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篇8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相传钟馗为唐代人,到长安应试考中状元,因其貌不扬被废,愤而触殿阶而亡。后来托梦给唐明皇,决心歼除天下魔鬼。当时皇宫内正闹鬼邪,唐明皇召大画家吴道子依梦中所见,画《钟馗捉鬼图》。并将此画悬挂后宰门用以驱妖镇邪,宫中遂得安宁。唐明皇加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钟馗像因此遍行天下,剪除鬼魅,立下大功,后神话传说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7、躲五
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古时称五月为"恶月"。并认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父母要将未满周岁的儿童带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8、送时
中原地区端阳节到来之际,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节前或节日里要给男方送草帽、雨散扇子、凉席等物以备防热防雨,故端阳节又称做"送时节"。
9、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10、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鱼虾所害,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11、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12、破火眼
江苏南京一带端午节习俗。是日,在一碗清水里放适量雄黄,丢进两枚铜钱,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据说可以防治眼玻雄黄有杀菌灭毒的功效,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
13、游百病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14、剪彩葫芦
用彩色纸剪成葫芦状,于端阳节倒贴于门首,取将毒气倒出之意。
15、饮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在碘酒未发明年代,我国人民就是用白酒调配雄黄和白矾水来涂抹毒虫蜇伤和蚊叮虫咬的。人们熟悉的《白蛇传》曾描绘:端阳节,许仙听信了法海的话,让白娘子饮了雄黄酒而显露出了原形。现在不少地方在端阳节还要在屋内外喷洒雄黄水,并在儿童的耳、鼻、额头上涂抹雄黄。不过据现代科学分析,雄黄有毒,不宜内服。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篇9
一、《南乡子·端午》
【作者】李之仪 【朝代】宋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二、《端午日赐衣》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三、《花心动》
【作者】史浩 【朝代】宋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四、《渔家傲》
【作者】欧阳修 宋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节令门·端阳》
【作者】李静山 【朝代】清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六、《端午日》
殷尧藩 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七、《齐天乐》
【作者】杨无咎 【朝代】宋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八、《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九、《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十、《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十一、《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十二、《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十三、《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十四、《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十五、《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篇10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
这一天,我们都要要吃粽子,为什么呢?因为在古时候有一个人,他看见他们的祖国救不了了,所以他就跳江自杀了,他就是屈原。人们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想让小鱼们不吃他的肉,去吃粽子。过端午节时,我们还要穿新衣服、塞龙舟、扔粽子就不用说了。中午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粽子,晚上妈妈用艾草熬成那种黑色的'水,闻起来有一股药味,但妈妈说用这种东西洗澡,就不会被蚊子咬到。我们一家人用这种药水洗好澡就舒服的睡觉了。
而且粽子特别神奇,它不像太阳那么圆,也不像墙那么方。粽子是用绿色的芦苇叶包起来的,看着是黑色的米和红色的枣子。之后放在锅里煮了之后,打开芦叶里面都变黑了,黑米的粽子比白米的更有营养。每吃一口香喷喷的粽子,都会让我想到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
伟大的诗人屈原,还让我感受到了崇高的品质和爱国精神。屈原写过很多诗,提过很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伤,就跳江自杀了。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换一种方式就是再学一些东西,经过努力去当上君王。
我还许了一个愿,我希望我长大以后能当上宇航员、科学家或者军人。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篇11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起了艾草,由于端午节是为了留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所以在这一天,人们有吃粽子、挂香包、赛龙舟、等官方风俗。
在春秋时期,楚国的屈原看到本人的国家就要被打败了,眼看就要沦亡了,十分伤心,可又不想丢弃本人的国家成为别国的奴隶。就在五月初五那天跳河他杀了,人民为了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儿吃掉,就把粽子扔进河里,求鱼儿吃掉粽子,不要吃屈原的尸体。从此,就有了端午吃粽子的风俗。粽子有很多口味,有豆沙、肉、板栗、红枣、莲子等粽子。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次要风俗。也是由于人们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一边划船追逐解救一边倒雄黄酒,以此驱逐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是个很风趣的节日,是中国的传统文明之一,也是很有留念意义的节日。
-
我们精彩推荐端午节手抄报内容专题,静候访问专题:端午节手抄报内容